斗罗大陆动漫网

话说龙王庙

  话说龙王庙

  旧时,故乡有座龙王庙。但是,它已在历史的风雨中销声匿迹,现在知道它的人已不多。

  龙王庙建在什么地方?是什么模洋?有什么作用?壬辰龙年到来,这个话题引起人们的兴趣。

  故乡的龙王庙位于古城东门外江水巷。我小时候曾在那里读过书。那是风云突变的年代,解放大军渡海登陆白马井的炮火打碎了国民党固守海南的美梦。国民党惊慌失措把县政府转移到中和。小学被县政府霸占,学校只好分散到几处上课。在我的记忆中,那时龙王庙只有两排长长而普通的房子,没有古色古香的彩绘,也没有龙王塑像,庙前种有几棵绿荫覆盖的大树。据故乡的老人回忆,龙王庙原为海潮古庵,《儋县志》把它列为古迹。清嘉庆十一年(1806)知州曹世华增建中座及头门。中座祀龙王,故改称龙王庙。嘉庆十九年(1814)知州言尚炜重修龙王庙。由此可见,当时人们对龙王的敬重。龙王庙的建筑简朴而典雅,创造了一个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,给人幽静深沉的美感。但是,我见到的龙王庙显然已失去昔日的风采。再后来,龙王庙被毁,遗址建起民房。

  自古以来,中国人对龙顶礼膜拜。世上本来没有龙,有专家说,龙是一个绵延不绝的神奇传说,龙是一个驰骋想象力的卓越创造,龙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。传说中的龙,大约7000多年前就开始酝酿了。刘志雄和杨静荣在《龙与中国文化》一书指出,“在中国的传统宗教观念中,龙一直是通天、降雨的神兽”,“中国龙王的形成与佛教的传入,道教的附会有关。”儒、佛、道都有“龙”,但各家之“龙”的角色、形象、性格是不相同的。有一个共同的就是龙能降福人间,驱灾逐邪。所以,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把龙当作掌管雨水的水神进行崇拜的习俗。《西游记》第10回就写了泾河龙王不按规定降雨被天帝斩首的故事。我国古来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,旱灾、水患一直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。黎民百姓为了消除灾害,求得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总把希望寄托在龙王的身上。

  据《儋县志》记载,儋州历史上旱灾连年发生,田地干裂,庄稼枯死,百姓饥饿,苦不堪言。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,黎民百姓没有能力与天斗,与地斗,只好祈求龙王降雨,以保平安。

  祈雨的仪式庄重而虔诚。骄阳似火,热风炙面。黎民百姓跪拜在龙王庙前,忍受着烈日的曝晒,汗流浃背,谁也不敢擅自离开。锣鼓敲得震天响,十几米内就听不清说话声。巫师手持法器,实施法术,口中念着些谁也听不懂的法语。庙中的香烛正旺,映红了庄严的庙宇。香烟在庙里缭绕,灰蒙蒙一片,令人难以睁开眼睛。泥塑的龙王端庄地坐着尽情享受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。此时此刻,龙王是百姓心中至高无尚的上帝,谁也不敢掉以轻心,怕触犯“龙颜”,带来更加严重的灾难。小孩喜欢的是热闹,看着新奇的景象而闹喳喳。这时大人会不留情地制止,有时少不了来一巴掌,堵住嘴巴,吓得小孩惊慌逃跑。这是一场受苦的仪式,一场祈雨也要花费大量的钱财,但是百姓心甘情愿。

  我不知道这种折腾百姓的仪式是否真的带来甘霖滋润干裂的大地,让百姓心中燃起生活的希望。也许有时也碰巧生效,要不然怎么华夏子民会热衷于兴建龙王庙呢?高宝军在《大美陕北》感慨地写道:“陕北庙少,纯粹由民间自发兴建的庙更少,但稍微大点的村子都有龙王庙。陕北人爱闹红火、爱转‘九曲’,届时不敬孔夫子,不敬赵公明,单单敬奉龙王爷。”从百度中搜索得知,国外也有祈雨习俗。这样说来,黎民百姓对龙王的这份虔诚就不只在天涯海角了。

  中国百姓崇信龙王,主要是向其祈雨。因此道教抓住大众的这一心里特点,大肆宣扬道教能召遣龙王降雨消灾的法术。龙王也因此享受几千年来的至高待遇。

  解放后,百姓相信科学,告别愚昧,在人民政府的号召下,兴修水利,建起松涛水库、天角潭水库、沙河水库、春江水库。现在,水库星罗棋布,渠道纵横交错,绿水长流,昼夜唱歌,百姓再不愁天旱无雨了。看今朝,儋州大地风吹田野翻金浪,五谷丰登千万家。谚语“龙不抬头天不雨”已沦为笑柄,留在典籍中。龙王从此失去尊崇,祈雨也成为尘封的历史。

  我站在故乡龙王庙遗址前,感慨不已……

×